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26 lines (139 loc) · 11.7 KB

READM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26 lines (139 loc) · 11.7 KB

前沿

更多笔记

为什么我要学算法

其实一开始就是为了应付面试,才去了解算法,然后也去看了《算法导论》,果不其然,看的想哭,关键是还没看懂,看不下去,只能无奈放弃。

时间如梭,转眼已到了2018,偶然看到王争老师的《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有老师的豪言壮语,以及入门几篇的文章解读,我学习算法之心逐渐涌现,既是为了以后的面试,也是为了扩展视野,我入手了这门课程。希望能真正的如王争老师所说,能迈过 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 这道坎,重新认识算法和数据结构。

人们无法理解他没有经历过的事物

最初的一个多月的学习,也是真的不太顺利,很多东西没有吃透,没理解,专栏看的断断续续,个人陷入一个小困境,需要反复咀嚼篇文,结果依然忘这忘那。不过所幸专栏已经让我看到了 算法 的门槛,学起来至少有了目标。我后面就开始换一个学习方式,不再强求每一篇文章要求自己熟练,而是看一遍,尽量的看到最新的篇章之后,再回头看一遍,再攻读难点篇章。整体的阅读思考,局部的咀嚼,让自己形成有一个小小的算法思想。果然如老师所说 "掌握了数据结构与算法,看待问题的深度,解决问题的角度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至于这个专栏,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王争老师讲的的确好,也是真的带我入了算法门槛,至少能让我可以自主学习和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了,所以 后面附有邀请码,扫码购买更优惠哦(:joy:)

算法的由来

最早出现在波斯数学家阿勒.花刺子密在公元825年所写的《印度数字算术》中。

算法的定义

算法是解决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在计算机中表现为指令的有限序列,并且每一条指令表示一个或多个操作。

算法有5大基本特性

输入,输出,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

1.输入和输出

算法具有0个或者多个输入,比如你输出 "Hello world", 那就不需要输入,但是至少有一个输出,毕竟你不要输出,你用这个算法干嘛?

2. 有穷性

指 算法在执行有限步骤之后,自动结束而不会出现无限循环,并且每一个步骤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这个时间要实际合理,而不是说 需要20多年才能结束。

3. 确定性

算法的每一步骤都具有确定的含义,不会出现二义性,算法的每个步骤被精确定义而无歧义

4. 可行性

算法的每一步都必须是可行的,每一步都能通过执行有限次数完成,这意味着算法可以转换为程序在机器上运行并得到正确的结果。

算法的设计要求

正确性可读性健壮性时间效率高和存储量低

在设计一个算法的时候,需要满足起码的要求

1.正确性 算法的正确性首先应当满足 算法的5大基本特性,上面已经提过了,而且在 正确性 上,由简入难,又分为四个层次:

  1. 算法程序没有语法错误
  2. 算法对于合法的输入数据能够产生满足要求的输出结果
  3. 算法对于非法的输入数据能够得出满足规格说明的结果
  4. 算法对于精心选择的,刁难的测试数据都有满足要求的输出结果

一般我们都选择 是否能到达层次3 作为一个算法是否正确的标准

  1. 可读性.
    算法设计的另一个目的 是为了方便阅读 理解和交流,毕竟算法除了解决问题,还应担易于维护,和排查bug

  2. 健壮性.
    这个已经属于 层次3 的内容了,我们应当对输入的不合法的数据做出合适的处理,而不是产生异常,暴露弱点。

  3. 时间效率高和存储量低.
    我们的理想算法不就是 执行的时间最短,且需要的最大存储空间最低么。生活不也是这样么,当我们想去健身的时候,我们理想的选择 应该就是花最少的时间和努力,完成对肌肉的训练,也就是科学健身。那么制定完美的健身计划,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最优的算法,

大O复杂度表示法

这是计算机前辈们,为了对算法的评估更科学,而研究出的事前分析估算法。也就是在计算机程序编制前,依据统计方法 用 “肉眼” 对算法的执行时间进行粗略估算。

我们了解 算法基本的设计要求 后,发现最后一个条件比较好进行量化操作,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设计好的算法的效率呢?时间和存储,其中我们一般优先关注时间效率,而通过大佬们的观察,我们发现一个程序在计算机运行的时间是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 :

1.算法的策略和方法
2.编译产生的代码质量
3. 问题的输入规模
4.机器执行指令的速度

抛开软件与硬件相关的因素,我们发现,输入规模能够影响到算法的时间,如下代码

 int cal(int n) {
   int sum = 0;
   int i = 1;
   for (; i <= n; ++i) {
     sum = sum + i;
   }
   return sum;
 }

我们假设每一行代码 需要 1个 unit_time 的执行时间,第 4,5 行执行了 n 遍,那么这段代码的总执行时间公式如下:

T(n)=(2n+2)*unit_time

我们再看一段代码

 int cal(int n) {
   int sum = 0;
   int i = 1;
   int j = 1;
   for (; i <= n; ++i) {
     j = 1;
     for (; j <= n; ++j) {
       sum = sum +  i * j;
     }
   }
 }

我们同样去分析: 第 2、3、4 行代码,每行都需要 1 个 unit_time 的执行时间,第 5、6 行代码循环执行了 n 遍,需要 2n * unit_time 的执行时间,第 7、8 行代码循环执行了 n2 遍,所以需要 2 * n2 * unit_time 的执行时间。所以,整段代码总的执行时间 *T(n) = (2*n2+2n+3)unit_time

我们可以看到,代码总执行的时间 T(n) 与 输入的 n 有关系,确切的来说 那就是 所有代码的执行时间 T(n) 与每行代码的执行次数 n 成正比

趋势图

于是我们总结出一个公式:

这就是 大O时间复杂度表示法,它代表着 代码执行的时间随着数据规模增长的变化趋势,也称之为“渐进时间复杂度”

在 大O时间复杂度表示法 中,我们只关注 程序执行时间与 数据规模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一些低阶、常量、系数 。而且只记录一个最大量级的部分。

也就是前面两段代码的时间复杂度,记为:T(n) = O(n); T(n) = O(n2)。

推导 大O 时间复杂度

前面已经有介绍 大O 时间复杂度的由来和表示,下面开始进行分析和推导

  1. 只关注循环执行次数最到的一段代码 大 O 这种复杂度表示方法 只是表示与 数据规模 n 的变化趋势,所以只记录最大阶的量级,并且要忽略公式中的 常量、低阶、系数,所以 我们在分析一个算法、一段代码的时间复杂度的时候,也只关注循环执行次数最多的哪一段代码就可以了

  2. 加法法则:总复杂度等于量级最大的那段代码的复杂度

  3. 乘法法则:嵌套代码的复杂度等于嵌套内外代码复杂度的乘积

这么来看,还是不够清晰,那么再看看《大话数据结构》给我们的攻略吧

  1. 用常数1取代运行时间中所有的加法常数
  2. 在修改后的运行次数函数中,只保留最高阶项
  3. 如果最高阶项存在且不是1,则去除与这个项相乘的常数

这里有一个常见的时间复杂度表,方便我们自己推导和理解

复杂度表

多去分析,和运用,就能很快的理解这个推导法了

复杂度分析

事实上,代码的逻辑并不单纯,也会有很多条件束缚,导致无法直接推导时间复杂度,如下代码所示:

// n 表示数组 array 的长度
int find(int[] array, int n, int x) {
  int i = 0;
  int pos = -1;
  for (; i < n; ++i) {
    if (array[i] == x) {
       pos = i;
       break;
    }
  }
  return pos;
}

可以看到,如果查找的元素正好是第一个,那么时间复杂度就是 O(1),而如果数组不存在变量x,那么会将整个数组都遍历一遍,时间复杂度就变成了 O(n),也是就说在不同情况下,代码的时间复杂度不一样。

其实在复杂度方面,有几个不同的名词,

  1. 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执行这段代码的时间复杂度,如上所说的第一种情况
  2. 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执行这段代码的时间复杂度,其实这是我们算法对运行时间的一个保证。在应用中,这是一种比较重要的需求,表示运行时间将不会再坏了
  3. 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
    这是最有意义的一种情况,因为它是期望的运行时间,代表着所有情况的平均时间,比如上面的例子,我们要查找的变量x在数组的位置,有 n+1 种情况:在数组0~n-1中和不在数组中。那么通过每一种情况的运行次数累加,再除以 n-1,得到平均时间复杂度,即:

平均复杂度

通过大O表示法,得到平均时间复杂度就是 O(n)。

再接着上面的例子,我们这是假设所有的概率发生时一致的,但是实际上,n+1中情况,出现的概率并未完全一样,首先我们假设在数组中和不在数组中的概率都是 1/2 。另外,查找的数据在0~n-1中的概率是一样的,为1/n,那么通过概率乘法法则,要查找的数据出现在0~n-1的任意位置的概率其实是 1/(2n)。那么我们通过每一种情况的概率考虑进去,那么平均时间复杂度计算变成了下面这样.

加权平均复杂度

这个值就是概率论中的 加权平均值 ,也叫 期望值 ,所以平均时间复杂度的全称应该叫 加权平均时间复杂度 或者 期望时间复杂度 .

  1. 均摊时间复杂度 这是一个更加高级的概念,是一种特殊的平均时间复杂度,应用场景也更加特殊和有限,需要的是多个操作之间有一定的前后时序关系,这样才能把耗时多的操作均摊到耗时少的操作,还涉及到 摊还分析法,有兴趣的应该去专栏专门去学习理解。

总结

一般情况下,没特殊说明,我们都是指最坏时间复杂度,而很多时候,一段代码,在不同输入情况,复杂度量级有可能不一样,又或者复杂度量级一样,所以最好,最坏以及平均时间复杂度都能很好的帮助我们,让我们更加全面的去表示和分析一段代码的执行效率。

后记

最淡的墨水也胜于最强的记忆。学完之后,也自我总结一下,加深自己的印象和理解。

另外推荐两个顶尖学校的算法课程:

第一个是MIT的算法导论公开课,网易公开课有中文字幕。

第二个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算法课程,可以在B站免费观看

当然下面还有我的邀请码,毕竟笔记肯定没有老师讲的好

邀请码

我的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