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次人生 | /story/ten-thousand-life/ #477
Replies: 12 comments 21 replies
-
看到开头,我还以为是《三体》里云天明醒来了呢。写得很有意思,我想,在0505号门的人生里,主人公为什么不尝试改变人生呢?既然他知道历史,那何不努力自强一把,休掉绝世大美女、祭奠王叔、勤劳持政,说不准历史就改写了。如果每次都是看到未来就逃走,那么不管到哪一扇门都没办法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吧? 感觉你不当编剧可惜了。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这句话收入“我的朋友把我夸上天”系列,哈哈,值得偷着乐好几天。 因为已经知道有一万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了,所以“他”并不会珍惜第一次机会,闯了祸就只知道逃避,而且“他”本来就还没有找到人生的目标啊,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镜片叠成半圆罩住小城挡飞机炸弹让我想起两幅画面:一是我爱罗用沙子罩住风之国挡迪达拉的炸弹,二是我上个月看的一篇关于李叔同的文章《他离开的那天,一个小孤儿吃上了最好的一餐饭》,其中《灭》那一节中插了一幅丰子恺的画《愿作安琪儿空中收炸弹》。 斑驳绿漆的门让我想起朱西宁的自序中提到的斑驳绿锈的铜镜。 这狗子的形象好遭爷哦,每扇门后都要被揍几回。最后大结局的时候得用天马流星拳把这主人公揍出天际变成一颗喊着“我还会回来的啊”的星星闪走。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遭爷”这个发音在我们那也是这样,意思也是一样的,不过我自己提到会写“造业”,更接近本来含义。讲真,大黄狗的形象,我写的时候脑中代入的是阿木狗的真身。大概好几个月之前,忘记当时为撒跟湘云讨论“打孩子”,我当时大言不惭说我以后要是有孩子的话绝对不会打孩子,还说我都没怎么打狗子。后来,每次阿木狗调皮的时候,我都想起我曾夸下海口不打狗子。后来的后来,我发现轻微揍一下狗子,能够起到惩戒狗子的作用。唉,身体上的虐打,实在可算是一种好用的工具…… 现在如果遛狗的时候,狗子走着走着突然不知为何发犟不肯走了,我有时会把狗绳的末端提起来晃两下吓唬它要揍它,或者是另一种方式,狗子不动我也不动,再过一会,狗子会忘记为撒不肯走,然后我再说走它就肯走了。但是说实话,虽然我很多次能忍住不打狗子,但也还是有少数几次没忍住,真得揍了它的狗屁股的,而且也有好几次,朝它发脾气,还好蠢狗不记仇。 话说回来,从我这个作者的角度看,狗子被揍一点都不可怜,反而是主角“他”失去记忆、失去姓名更造业。 斑驳绿漆的门,写的时候代入的是我老家现在仍然存在的门。但是由于我幼儿园水平的笔力,写不出来门的细节,于是写得简单。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我以前本来是写“造爷”,因为看晓曦写的是“遭爷”,所以就随着这样写了。理论上来说,确实应该写作“造业”(造孽、业障)。 我自己从来没揍过狗子,因为小时候养狗极其随意,狗与我独立同分布于我家,它不会招惹我什么,我也不会要求它做什么,彼此之间毫无契约(说到契约,我最近几周在读《无名的裘德》,今早刚看完,读它的契机是你的迅哥儿笔记中提到的张秋子那篇文章里提到了这本小说,读完感觉又挖出了我很大一块潜意识,这小说太太太致郁了,甚至让我想写个续篇机械降神反转剧情,不过暂且先打住吧)。但我小时候经常见别的大人揍狗,有时候有点莫名其妙,就好像那些人纯粹只是为了拿狗撒气,比如狗来叼了一块别人吃剩丢在地上的骨头,然后旁边的大人飞起一脚踢在狗肚子上,狗夹着尾巴委屈地一边尖声汪汪汪一边跑开,我觉得大人很不可理喻,也觉得狗太可怜了。在那个年代和环境下,狗在大人眼中是一种低贱的生物。现在猫狗的地位已经高多了。 我老家的旧门已经拆了十几年(换了亮闪闪的合金门),我已经快想不起它的颜色,只记得门背面是浅红色,正面不太确定了,似乎是某种黄褐色。斑驳是一定的,风吹日晒那么多年,油漆早就褪了色,而斑驳是因为年复一年贴年画、对联,然后再被风吹日晒,那些纸渐渐破损、卷边,露出背后已经发黑的米汤印子(咦?我居然想起这个?看来我离创作一篇朱西宁式的小说近了十万分之一步)。我又想起小时候过年最兴奋的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去看别人门上的年画,那些年画都是电视剧的截图和简短配文,大约是四行、每行三幅图的样子吧,两扇门二十四张图,讲完一部电视剧(诸如白娘子之类的)。如此想来,现如今流行的“五分钟看完一部剧”老夫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尝试过了啊。去别的村走亲戚都还会去仰头看看不认识的人家门上的画,那时实在是被这些东西勾得元神出窍。现在过年好像都不贴这些土里土气的东西了。好了,关于大门的斑驳感,就先以幼儿园大班笔力发散化但又不失张弛度地写到这里,不然这滔天的联想力会影响今晚我睡觉的安逸性。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益辉呀,虽然俺知道你是同情小说里的主角,但是建议你不要真这么干。我没看过《无名的裘德》,刚去搜了搜基本情节,大概猜到悲剧的根本原因是那个封建的时代,是人们脑子里的思想束缚。要是你真得写了反转,相当于只为主角开了金手指,要么遵循原作里刻下的时代限制,给主角一番奇遇,要么推翻那些限制,那样都不算是同一篇小说了。 读完小说以后,不要陷进去,你应该回来。我读完《1984》以后从没动过要改变主角结局的念头,不过读完之后的好一会,我也还是花了一点时间才将意识从小说世界拉回到一种奇异的模糊世界,又混沌了一会才回到现实世界。这是读一本好小说该经历的过程。 另,(ps这是一个歪理)假如我、你、还有朱西宁可以放在一个维度上去评价;而我与朱西宁的距离是十万分,那么我与你的距离大概有五万分。事实上,你已经具备写作的笔力了。去年过年期间,你曾说你写东西喜欢描绘细节,也许这种风格不太为人所广泛接受,现在看来,这正是你的优势。我虽然差你五万分,但我也有一个微不足道的独特优势。嘿嘿,所以我想你其实已经准备好了,等到下一次,你确定好人物、构思好情节就可以啦。 另又另,朱西宁的小说确实好有力量感,读他的小说像是看电影,他的人物刻画得也很有记忆点,我现在都还记得出殃里面那个癞蛤蟆徐三,记得锁壳门的长春和永春。而迅哥儿的小说也有另一种力量感,我能记得老子出关前那些守关的官员们让他去讲道,虽然记不得人物,但是记得讽刺的那一大片现今都还存在的现象。很多小说都有各自特色的说。 你倒真有实力去追求写作出朱西宁式的小说,不过我觉得你也有你的风格,不必总是数落你这大神和大神中的大神的距离,也可以多想想你想写小说的初心,也许根本就不是要写出什么震撼世人或者惊世骇俗的作品来,可能写出来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想要写出来。
大神不愧是大神,哈哈哈,绝了。 另又另又另,虽然之前我吐槽梁静茹唱《爱的地久天长》不够有力量,但是那首歌我很喜欢。最近我终于想到有力量感的唱法是什么样的,以下举的例子,你的耳朵大概率都听不习惯,但我要总结一下的哈。 其一,MISIA的《逢いたくていま》。其二,詹雯婷的《决爱》。其三,林忆莲的《盛夏光年》。这三位各自的力量感分别体现在哪里,我现在只能感受到无法表达出来,但我觉得梁静茹的声音力量感不够的原因是,她气息不足,换气的声音太明显了。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前两天终于读完了朱西甯《破晓时分》这本小说集的压轴篇,就是《破晓时分》这篇。在他的几篇以冤枉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里,这篇让我读来感到最致郁。《贼》《偷谷贼》《锁壳门》都让人有些憋屈,但还是可以体会他那个爱与宽恕的主题,而《破晓时分》完全是一片黑暗。我读了解说才知道朱西甯是在《错斩崔宁》的基础上重写了这个故事,而我之前也不知道这个故事,看来将来还要补一补三言二拍的基础(还不知道我的心理能否承受更多的冤案)。他这个改写的技术实在太厉害了。恰好最近我也第一次读了一下聊斋里的聂小倩,于是想到苦于缺乏素材的本人也许可以考虑以传统故事为框架,像朱西甯那样去发挥创造。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本小学生恐怕还要先摸索几年。 看完他的三本小说集,还有两点感想:一是他知道好多“内行”知识(比如衙门里的运作),不知道他打哪儿学的,这让我想起《小说稗类》里的一节“神品《鉴赏家》”;二是他写“没事儿”的功力,一般小说都会用情节推动,但他有时候似乎就只是在品味一些没事的事,对此张大春也专门用了一节《不厌精细捶残帖》来阐述,现在重读这一节,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几年前读《小说稗类》时完全没有留心朱西甯这个名字。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可能因为你当时还没动过写小说的念头,看到只是眼睛看到没读进心里去。我今天也刚看完了一本小说集,是青年作家张天翼的《如雪如山》,看的时候,我有感慨某些小事作者居然还能想到这么写,真得厉害。这个心态和纯粹的读者心态不大一样。纯粹的读者大概容易被作者带进小说的氛围里,但只一半的读者心态在沉浸小说世界的同时还会留意到——这样写那样写很妙啊。如果你从未读过朱西甯的小说,也从未自己琢磨过写小说,那也许你再看一次也还是一样,看到了这个名字,但是留不下深刻印象。 《破晓时分》这篇我刚刚看完了,但与你不同的是,一点也不觉得致郁。主角我在亲自经历了一场屈打成招的审讯以后,人格变了,前面屈打徐周氏还有姓戴的男人时,我看了只觉得很有画面感,像是看电视剧,那一部分也穿插了主角我的心理活动,到后来他也冒充客栈店东冤枉人以后,他的转变令我觉得有些诧异又觉得也算情理之中。原来的《错斩崔宁》的故事比较简单,但是重新创造时用了主角我这个视角就高明了,主角我本来还会想着我不杀伯仁,完成了转变以后,他往后的人生也会变得适应了黑暗法则、从此麻木不仁。那场审讯冤杀了两个人,同时也改变了一个原本本性不坏的人。衙门里新来的唯一一个好人也做了帮凶,看起来黎明来不来似乎都不能确信,人心烂了就什么都坏了。 至于填充的细节从何处取得,我猜要么就是从今人嘴里得到素材,要么就是从古人笔下得到素材。再有就是,社会新闻里其实也有很多素材,比如我今年得知的彭宇案、孙小果案,当年魏则西事件,孙志刚事件,以及维基百科上面记载的你出生五年后的四月到六月的一个事件。还有很多,你的视野看不见,但是世界上仍然在发生的事。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是啊,就是那种正义在黑暗面前显得那么无力、最终被吞噬的感觉,让我觉得这个故事是一个显式悲剧叠加一个隐式悲剧,读来相当难受。 话说你这段评析写得很是精辟啊。
确实。不过我比较怂,有些敏感的事件我还没狗胆去拿来用,也还没能力去包装。 简单瞄了一眼《如雪如山》,感觉像是我会中意的类型。 对了,你考虑一下评论换 Giscus 吧,免得每次还需要特地艾特谁。最近我刚忽悠另一个人换了:https://github.com/Shitao5/blog-comments/discussions/25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如果换评论系统的话,我会考虑把以前<yuanfan.vercel.app>下面的评论全都拢到一起。不过想想觉得真麻烦呐。反正路过会给我留言的读者就没几个,仅仅只是打扰到鸿涛的话,我还觉得蛮好意思的。 另《如雪如山》是会员卡可读,你这铁公鸡应该刚好只能看第一篇《我只想坐下》。这一篇和《破晓时分》内容上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但结局是一样的,都是讲一个人一夜之间的转变。看完以后,我发现我脑子里也有一些“何不食肉糜”的想法,因为我以为这故事肯定只会发生在几十年前,但仔细一想,绿皮火车还是存在的,只是我没再坐过而已,因为忘记了它的存在,就理所当然以为它不存在了。就比如,我以为老人生病死了才被发现应该是许多年前才可能发生的事,但五一回家听我爷爷讲,原来农历二月份我们村就有一例,那位老人平时没人照顾,染了新冠后得了肺炎一直没好,等到有人去替他擦洗身子时,才发现老人早就死了,身体都僵硬了。还有一些事,我也以为一定是距离现实生活很遥远,只会在很远的地方发生然后传到人们耳中,结果得知居然村子里就有过,比如赌博、嫖娼、高利贷、强奸、偷盗等违法的,还有各种不赡养老人、邻居争田地报警等等不算违法的。我本来以为有些事只会发生在古代,实际上那些事情的发生主体都是人,不管换了什么时间空间都一样会发生。 话又说回来,这篇《一万次人生》我重新写了大纲,打算重写,但一直没动笔。也不知道怎么了,很想写小说的那种劲头短暂消失了,现在还没找回来呢。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考古队来了。
那不是困惑,而是「围观」。因为这句话
新开了一个,也许这样不会打扰到益辉。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已经很久不看小说了!但这篇小说着实吸引人,有电影盗梦空间和源代码的那种感觉! 关于大黄的另一个版本,小时候听的是这句: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一万次人生
这是一篇会不断更新的小说。
https://yuanfan.rbind.io/story/ten-thousand-life/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All re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