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 | /posts/sea-of-people/ #545
Replies: 16 comments 2 replies
-
虽然“妇女”不是不好的词,但是自称“妇女”这个用法好像不常见。下次考虑换成“本姑娘”吧。 这文章看着有点鲁迅马上日记的意思:)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本妇女”确实少见,可是“本姑娘”一听就像是那种不谙世事、娇蛮无礼的大小姐。我琢磨了一下,其实还可以自称“本妹子”、“本萌妹”、“本女子”或者“本大爷”。想来想去,在原本的语境下,还是“本妇女”最合适,但换成别的语境“本妇女”又不合适了。 对了,还有“本人”,可是这样自称总觉得应该放在很正式的语境中。啊,那还是回到原点,下次考虑换成“本姑娘”吧。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我最近读到两段话,联想到了你之前提过的一种言论“语言与世界同构,语言的边界即世界的边界,而意义在世界之外”,你且看看下面这两种情况:
你也说了语言有“所能”、“应能”的边界,我个人的理解是,第一种情况是语言应能描述却不能去描述的,第二种情况是记忆仍然存在,语言所能描述却不能描述出来的。 写下这些并不是我想挑战什么,相反,正是你给我讲了以后,我觉得很有道理,这才深深记在了心里。你说“言、象、意”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各路大神神仙打架的论题,无力参与,但是最喜欢这个看似把言与意分开的言论。我发现像这种滞后了时间与空间去读别人写自身感受的文字的形式,是很特别的,因为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读者心里说不定读成了哈利波特,哈哈。 有的人交流是讲事实逻辑的,有的人交流又是讲情感意义的,语言的边界确实非常广阔,但仍然存在语言到达不了的领域。我猜测,完全讲事实逻辑的话应该会架空人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但是完全讲情感意义的话人又会变得像个笨蛋,按照我的理解,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既讲事实逻辑又讲情感意义的,只是比例分配的不一样。不过这样的话又解释不了坏人作恶是个撒情况。啊,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算是个大坑,究竟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可以不回答的哈,回头我可以凑到列弛的未解之谜里面去。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看起来像是你在努力排除大家对“妇女”的偏见的同时,自己却引入了对“姑娘”的偏见。但其实在这个语境下,问题不出在“姑娘”,而在“本”。你认为“妇女”比较好,我猜原因是你潜意识里还是认为“妇女”至少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对冲了一些由于“本”带来的自负感。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关于言与意,这是个很难讨论的话题,因为讨论这个话题用的也是言,企图传达的也是意。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误用了言,表错了意?这是需要十分小心的。而这只是难点之一。 你以前说我说话很讲逻辑,其实我自己到没有特别的要去注意逻辑,或许只是习惯了。我觉得对语言的运用,最好办的就是承认语言有局限,并用符合逻辑的话来清晰地表达可表达的意思。至于其它的,我倒不觉得不能非得保持沉默,只是自己在说的时候,明白那是徒劳的就可以了:)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偏见”这个先放一放,明天再辨。
这个,本阳间作息者要从被窝里爬出来吐个槽。槽点一,哇嗷,列弛用了“我猜”这个词,这回不用类似“她信”那些自己造的词来说本姑娘了,哈哈哈,但本姑娘还是要为列弛少有地用了这个词明着乐一会。槽点二,认为“妇女”更合适,是因为我看到的白花花确实是一位年龄至少四十岁以上的妇女,她这个妇女有的我这个妇女也有。槽点三,你觉得我认为“本姑娘”不好,所以“本妇女”是自谦……就只是一种对照而已,而且“本”也不都是带有自负的涵义呀,比如益辉自称“本狗爹”难道是对于有孩子自负么,我有时自称“本狗主”也不是对于有狗自负,我确实养了一条狗嘛。嘿嘿嘿,我猥琐地想了一下,难不成你说的这个“本”的自负,是因为猜测我看不上那位妇女的白花花所以自负么……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年纪四十也可以叫姑娘啊,我们宝岛上年芳五旬的女性自称女生也不罕见,为啥白花花就不能叫“姑娘”而要叫“妇女”? 不过,这个话题很显然没有睡眠重要,还是先不说了。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列弛,你好: 最初是从益辉的博客那里找到了你的博客,益辉的文字我读了以后不知从哪来的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所以他的言论我总是理所当然地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是因为最开始我就觉得和益辉是平等的,我猜测这是益辉的天赋技能点,就是写出的文字能让读者觉得和他是平等的,如果不是的话那就是这个天赋技能点正好点在我身上……但是最初你的文字我读了以后并没有觉得你和我是平等的,而且还把你看作高高在上的,虽然你也写过对K小姐的怀念,对静婆婆啊老中医啊以及好吃的饭菜那些比较感性的像个真人的文字,但是给我的印象始终更像个只有逻辑没有感情的机器人。最早与你辩论重男轻女思想的时候,我真得是比较吃力的,可能这也更加加重了我对你的偏见。但是,不得不说,我今年改变了很多,进步了很多,都与你相关。随着我渐渐不觉得梳理我的观点是吃力的,后来开始觉得与你是平等的了,然后对你的偏见就消失了。现在想想,以前有些言论真得就是因为有偏见,所以无脑怼你,又因为相信你的心智是稳定的,所以更加放心地怼,哈哈哈。 偏见总是和不平等有关的,有些偏见是源于高看了,有些偏见是源于低看了。 而我的脑子里“本姑娘”是关联着刁蛮任性大小姐的印象,大概是低看了的。虽然我有时候也会任性,但是不屑于蛮横无理、以强权来达到目的。我看到“本姑娘”三个字时,脑子里浮现出的是小时候看到的电视剧,每每凶巴巴地说了“本姑娘”以后就要拿鞭子抽人了。不过我又想到你曾经用“袁姑娘”来称呼我,所以你建议我考虑自称“本姑娘”的时候这个词是不带有如我那般坏印象的,所以我愿意考虑用“本姑娘”的。 再来论人们对“妇女”和“姑娘”这些词的偏见。在我看来,讨论词语的词性是带有褒义还是带有贬义时,若是脱离语境来论就是空谈。而“语境”也免不了要带上人们说这些词时的时代因素。为撒讨论词义要说时代呢?那是因为同一个词在不同年代,语义会变的。我印象深刻的是空穴来风以前是说一件事有依据的,后来演变成流言蜚语无端产生。而你说霓虹国芳龄五十也可自称“女生”,语境中仍是带有地域背景和时代背景的。这次我先不论那些背景因素形成的原因,只说形成的结果。 结果就是,在我见到的小小世界里,还是“男人至死是少年”,而女人被结婚和生育划分了一个年龄上、特性上的分界点。虽然这些年有些改善,人们对于大龄单身女性的指指点点少了很多。但是人们对于女生、姑娘这些词与妇女这个词的认知分界点还是在于年龄和婚育。而这种认知,同“重男轻女思想”一样是时代的束缚。我一直生活在国内,我的思想也总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有些血淋淋的时代的束缚,我也未必就都挣脱开了。所以在我看到那位白花花的时候,潜意识里根据她的年龄将她描述成了一位“妇女”,当时我的脑子里甚至都没有出现将她描述成一位“姑娘”这个选项。 如果让现在的我来想象四十岁的我,要是那时候我已经生儿育女,那让我自称为“姑娘”或者“女生”会觉得不好意思啊。但也许真到了那个时候,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觉醒,很多潜意识里面的时代束缚都被挣脱了,那我可能会继续自称“本姑娘”来怼你。 对了,还有一个槽点,你说我“听起来像是努力排除大家对妇女的偏见”,我哪有那么伟大啊,我就是自然而然地写出自己想写的东西罢了。况且,要说“大家”这个词是指代很多人的吧,我的博客统共就没几个读者,一直在看的也就只有你们几个或者只剩你一个,我都没想过写出来是要改变大家什么。 还有哦,你又无意中发动或者说被动触发你的天赋技能点了,明明我只是简单写了写“本妇女不想看到别的妇女的白花花的胸口”,结果又是与你辨了以后带出了很多别的思考。我觉得我变聪明了,不像以前那么胡搅蛮缠了,哈哈,好像得归功于你啊。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这两段我看了以后有一些很散乱的思考,这次可不是吃力哈,是我未曾深想过。且先攒着,我会记在心里,有空的时候会拿出来思考的,要是猴年马月想出来了便再来吐槽你。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唉,看来有时偏见真是没什么来由。
说到宝岛,那肯定是指台湾啊!
说来惭愧,看到这里才反应过来白花花指的是啥,之前光关注人称去了。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喂喂,俺错啦,请原谅我吧。由于我现在对你的感知变了,所以我也说不清楚以前那些偏见到底是什么情况了。要是你现在对我产生什么偏见的话,我第一反应会觉得,好啊,好玩啊。因为这样对我来说是一种最朴实的平等,哈哈哈。
这里,俺又错啦,我后来反应过来你说的是台湾女生了。
哈哈,别惭愧,我看到这里偷着乐了好久。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没怪你啊,所以也谈不上原谅。
这有啥好乐的......回看原文的时候,突然有了个奇怪的关注点,不过那不重要,不要加到什么未解之谜清单里。
这个其实不是大坑,只是如果像古人那么光坐而论道的话,一辈子也讨论不出个结果;但如果以现在神经生物学构建的认知框架来看,这个问题很简单。《悟空传》有个妖精问了唐僧一个问题,莲花未出生前是什么?答案,还是莲花。但人不一样,人之初并没有一个叫人性的属性,有的只是个有结构的白板。有结构的意思是,这块板上哪些地方可以写东西是有限制的;而白的意思是,那些地方是空的,写上去东西后才有善恶可谈。当然,个体是有差异的,有些人的白板上容易写上“善”的东西,而有些人容易写上“恶”的东西。这里的善恶有引号,因为其含义在虽然固定的社会短期内是稳定的,但长期来看却是会变的。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我知道你没怪过我,我只是这样写了而已。你的语言里“谈不上句式”很常见啊,因为不存在A,所以谈不上“由A引发的B”。 乐的点就是你的这种后知后觉,哈哈哈。奇怪的关注点是撒,可以抽空悄悄告诉我嘛?这个可以不加到那个清单里。我看了下清单里面第7条是大概半个月前你鸽了一些邮件的说明,这条也要从清单里去掉么? ---沉重的内容分割线--- 想不到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个问题对你来说竟然这样简单。其实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难。因为我一直到上学读书期间都是相信人性本善的,可是有一年我坐公交车的时候被猥亵了,具体我就不描述了(PS.这件事我已经克了,放心),那个过程中没有人提醒我或者帮助我,后来下车以后我跟与我同行的同学讲,她们甚至不相信我。我清楚地记得我提到了“猥亵”这个词,但她听到后看我的眼神是,我说不清是什么。这件事动摇了我对人性本善的信念,可我也不愿意相信人性本恶。后来读到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我就不再去想这个问题了。 其实你的答案也可以描述为,由于个体的差异,有些人更容易为善,有些人更容易为恶,而社会中人们善恶的观念长期来看也是变化的。你的答案和王阳明的答案结合之后,接近于可以解释所有了,若再融合一下,深究一些社会法制对为恶成本的高低限制或者对恶行的惩罚制度之类的就更全面了,可我仍然忍不住怀疑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天生的恶人。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我的意思是,人性是生成的,本来无一物,但是会在经历生活的种种后被塑造出来;而由于人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心里写入善恶的难度不一样,最后形成的“性”也自然不同。人性虽无本,但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终有善恶;不同社会环境下,善恶观会动态变化,但是在一定时期是稳定的。你说的有的人容易为善,有的人容易为恶已经是最后的结果了。 王阳明的善恶观是静态的。心为意之体,本无善恶(第一句),但世间有善恶的标准,人一动意就要么归于善要么归于恶(第二句),而人要能分辨善恶才算是有了良知(第三句),并且要约束自己的行为来符合良知(第四句)。这个静态的善恶观于讨论现实伦理算是够用的,但这话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第一,如果把这四句话理解为递进关系,有了区分善恶的良知后,人为什么不能自动行善去恶而还要对自己进行约束?第二,能说出些善恶的道理,但行为上不能行善去恶的人,我们可以说其知善恶吗?我不往下说了,因为想了一下,发现要说清楚需要写很多字。 如果人的好坏符合正态分布的话,认为存在天生就很不容易学好的人是合理的,但同时我们在生活中碰到这种人的概率也是极小的。我倾向于认为遇到的坏人大概都是在构建善恶观的过程中跑偏了的普通人,不过做这种区分意义也不是很大,因为一个天生的坏人跟一个跑偏了难以回头的普通人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特别是在给别人造成很大伤害的时候。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对恶行加以峻法是能促进人去恶向善的,因为就算不知善恶的人也是知道利害的---不去碰高压线,不是因为他们知道善,而是因为他们知道痛。 圣经里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
这句话说出了作恶的人很可悲的一面,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者说,他们像动物一样行为,却不知道作为人应该做什么。不过,赦免这样的人是上帝的事,在世间他们该付的代价最好一样都不要少。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因为人有了区分善恶的良知以外,还有欲望。你这个问题隐含了一个假设,即人们的思想是指导行为的。思想的形成是在人出生到成长过程中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慢慢形成的,而欲望有时候是原始的、有时候是突然产生的,而欲望也会影响人的行为。即使人有了区分善恶的良知(即分辨善恶的思想认知),但若是欲望与良知相悖时,人们便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即克制欲望)。
知行不能合一之人比比皆是。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为啥平时不戴?我平时出门也不戴眼镜,一面是觉得戴眼镜自己会变得不好看,一面则是觉得不戴眼镜就看不清别人,会给自己安全感,这可能也是一种防备(◎_◎;),不过,我有时候在外感觉别人好像也在防备我,每当这么想的时候,我心里会有点失落,但仔细一想,其实我也是在给别人以冷漠的感受。想起电影《推拿》有一段词说得真好:
不过,可能外表越是冷漠的人,对世界的情感反而又是极灼热的。 |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
人海
https://yuanfan.rbind.io/posts/sea-of-people/
Beta Was this translation helpful? Give feedback.
All re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