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95 lines (70 loc) · 4.12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95 lines (70 loc) · 4.12 KB

主要UML模型图绘制技巧

--- 笔记整理自 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学院

用例图与用例分析

  • 用例分析技术是Ivar Jacobson于1986年总结发布的一项源于实践的需求分析技术
  • 用例图对系统、子系统或类与外部参与者的交互行为进行了可视化
  • 为软件需求规格化提供了一个可验证可度量的基本元素
  • 是项目计划、进度控制、测试等环节的基础
  • 用例图可以使开发团队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
  • 用例分析技术的核心是用例描述而不是用例

用例图元素

  • 参与者(actor):代表系统用户,驱动系统运转
  • 系统边界(system scope):确定系统的范围
  • 用例(use case):代表系统提供的服务
  • 关系(association):关联、包含,扩展与泛化

备注:图片托管于github,请确保网络的可访问性

用例描述

  • 前置条件:指在用例启动时,参与者与系统应置于什么状态,这个状态应该是系统能够检测到的、可观测的
  • 后置条件:用例结束时,系统应置于什么状态,这个状态也应该是系统能够检测得到的、可观测的
  • 基本事件流:基本事件流是对用例中常规、预期路径的描述,也被称为Happy day场景,即大部分时间所遇到的场景;它将体现系统的核心价值
  • 扩展事件流:主要是对一些 异常情况和选择分支的描述

UML用例

  • 用例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为达到某个目的的典型交互
  • 用例的执行结果对参与者来说是可观测的和有意义的
  • 用例必须由一个参与者发起
  • 用例应以动宾短语形式命名
  • 用例是指对系统提供的功能的描述
  • 用例对应一个层次性用户目标
    • 概要级
    • 目标级
    • 子功能级

如何获取参与者

  • 谁使用系统的主要功能(主要使用者)?
  • 谁需要系统支持他们的日常工作?
  • 谁来维护、管理系统使其能正常工作(辅助使用者)?
  • 系统需要控制哪些硬件?
  • 系统需要与其他哪些系统交互?
  • 对系统产生的结果感兴趣的是哪些人?

如何获取用例

  • 参与者要求系统提供哪些功能?
  • 参与者需要读、产生、删除、修改或存储系统中的信息有哪些类型?
  • 必须提醒参与者的系统事件有哪些?
  • 参与者必须提醒系统事件有哪些?
  • 怎样把这些事件表示成用例中的功能?

编写用例时的建议

  • 使用简单的语法,主语明确,语义易于理解
  • 明确写出"谁控制球":在事件流描述中,让读者直观地了解是参与者在控制还是系统在控制
  • 从俯视角度编写,即从第三者的角度:指出参与者的动作,以及系统的响应,显示过程
  • 向前推移:每一步都有前进的感觉
  • 显示参与者的意图而非动作

学习用例分析技术

  • 学习用例分析技术的"守、破、离"的三个阶段:
    • 守:练习基本功夫,遵循规则,照章行事
    • 破:能突破传统,因地制宜地灵活应用
    • 离:超脱任何招式与规则,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 把捕获的需求整理为易理解的用例图(图形化)
    • 识别参与者
    • 识别用例
    • 构建用例图
  • 补充用例描述(详细完整的描述需求)
  • 重构用例(识别用例间关系,组织用例)

扩展

设计模式作为一种传承下来的面向对象设计经验,一直得到程序员们的喜爱。是否掌握Gof23种设计模式甚至一度作为衡量程序员水平的标志之一。

然而,To A Man with a Hammer, Everything Looks Like a Nail.

于是,有人在"Hello world”程序中使用了4种设计模式。还有人想在一个程序中用尽 23 个 GoF 设计模式,据说失败了,因为他们只能使用 20 个。所以他们希望客户能让他们接着写程序,也许能再挤进去另外 3 个。

他们是怎么了?中毒了么?跟着下面的链接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请不要失去对提高自己面向对象分析设计能力的信心。

设计模式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