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ce又称动态数组,依托数组实现,可以方便的进行扩容、传递等,实际使用中比数组更灵活。
正因为灵活,如果不了解其内部实现机制,有可能遭遇莫名的异常现象。Slice的实现原理很简单,本节试图根据真实的使用场景,在源码中总结实现原理。
按照惯例,我们开始前先看几段代码用于检测对Slice的理解程度。
下面程序输出什么?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var array [10]int
var slice = array[5:6]
fmt.Println("lenth of slice: ", len(slice))
fmt.Println("capacity of slice: ", cap(slice))
fmt.Println(&slice[0] == &array[5])
}
程序解释: main函数中定义了一个10个长度的整型数组array,然后定义了一个切片slice,切取数组的第6个元素,最后打印slice的长度和容量,判断切片的第一个元素和数组的第6个元素地址是否相等。
参考答案: slice根据数组array创建,与数组共享存储空间,slice起始位置是array[5],长度为1,容量为5,slice[0]和array[5]地址相同。
下面程序输出什么?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AddElement(slice []int, e int) []int {
return append(slice, e)
}
func main() {
var slice []int
slice = append(slice, 1, 2, 3)
newSlice := AddElement(slice, 4)
fmt.Println(&slice[0] == &newSlice[0])
}
程序解释: 函数AddElement()接受一个切片和一个元素,把元素append进切片中,并返回切片。main()函数中定义一个切片,并向切片中append 3个元素,接着调用AddElement()继续向切片append进第4个元素同时定义一个新的切片newSlice。最后判断新切片newSlice与旧切片slice是否共用一块存储空间。
参考答案: append函数执行时会判断切片容量是否能够存放新增元素,如果不能,则会重新申请存储空间,新存储空间将是原来的2倍或1.25倍(取决于扩展原空间大小),本例中实际执行了两次append操作,第一次空间增长到4,所以第二次append不会再扩容,所以新旧两个切片将共用一块存储空间。程序会输出"true"。
下面程序由Golang源码改编而来,程序输出什么?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orderLen := 5
order := make([]uint16, 2 * orderLen)
pollorder := order[:orderLen:orderLen]
lockorder := order[orderLen:][:orderLen:orderLen]
fmt.Println("len(pollorder) = ", len(pollorder))
fmt.Println("cap(pollorder) = ", cap(pollorder))
fmt.Println("len(lockorder) = ", len(lockorder))
fmt.Println("cap(lockorder) = ", cap(lockorder))
}
程序解释: 该段程序源自select的实现代码,程序中定义一个长度为10的切片order,pollorder和lockorder分别是对order切片做了order[low:high:max]操作生成的切片,最后程序分别打印pollorder和lockorder的容量和长度。
参考答案: order[low:high:max]操作意思是对order进行切片,新切片范围是[low, high),新切片容量是max。order长度为2倍的orderLen,pollorder切片指的是order的前半部分切片,lockorder指的是order的后半部分切片,即原order分成了两段。所以,pollorder和lockerorder的长度和容量都是orderLen,即5。
Slice依托数组实现,底层数组对用户屏蔽,在底层数组容量不足时可以实现自动重分配并生成新的Slice。 接下来按照实际使用场景分别介绍其实现机制。
源码包中src/runtime/slice.go:slice
定义了Slice的数据结构:
type slice struct {
array unsafe.Pointer
len int
cap int
}
从数据结构看Slice很清晰, array指针指向底层数组,len表示切片长度,cap表示底层数组容量。
使用make来创建Slice时,可以同时指定长度和容量,创建时底层会分配一个数组,数组的长度即容量。
例如,语句slice := make([]int, 5, 10)
所创建的Slice,结构如下图所示:
该Slice长度为5,即可以使用下标slice[0] ~ slice[4]来操作里面的元素,capacity为10,表示后续向slice添加新的元素时可以不必重新分配内存,直接使用预留内存即可。
使用数组来创建Slice时,Slice将与原数组共用一部分内存。
例如,语句slice := array[5:7]
所创建的Slice,结构如下图所示:
切片从数组array[5]开始,到数组array[7]结束(不含array[7]),即切片长度为2,数组后面的内容都作为切片的预留内存,即capacity为5。
数组和切片操作可能作用于同一块内存,这也是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使用append向Slice追加元素时,如果Slice空间不足,将会触发Slice扩容,扩容实际上是重新分配一块更大的内存,将原Slice数据拷贝进新Slice,然后返回新Slice,扩容后再将数据追加进去。
例如,当向一个capacity为5,且length也为5的Slice再次追加1个元素时,就会发生扩容,如下图所示:
扩容操作只关心容量,会把原Slice数据拷贝到新Slice,追加数据由append在扩容结束后完成。上图可见,扩容后新的Slice长度仍然是5,但容量由5提升到了10,原Slice的数据也都拷贝到了新Slice指向的数组中。
扩容容量的选择遵循以下规则:
- 如果原Slice容量小于1024,则新Slice容量将扩大为原来的2倍;
- 如果原Slice容量大于等于1024,则新Slice容量将扩大为原来的1.25倍;
使用append()向Slice添加一个元素的实现步骤如下:
- 假如Slice容量够用,则将新元素追加进去,Slice.len++,返回原Slice
- 原Slice容量不够,则将Slice先扩容,扩容后得到新Slice
- 将新元素追加进新Slice,Slice.len++,返回新的Slice。
使用copy()内置函数拷贝两个切片时,会将源切片的数据逐个拷贝到目的切片指向的数组中,拷贝数量取两个切片长度的最小值。
例如长度为10的切片拷贝到长度为5的切片时,将会拷贝5个元素。
也就是说,copy过程中不会发生扩容。
根据数组或切片生成新的切片一般使用slice := array[start:end]
方式,这种新生成的切片并没有指定切片的容量,实际上新切片的容量是从start开始直至array的结束。
比如下面两个切片,长度和容量都是一致的,使用共同的内存地址:
sliceA := make([]int, 5, 10)
sliceB := sliceA[0:5]
根据数组或切片生成切片还有另一种写法,即切片同时也指定容量,即slice[start:end:cap], 其中cap即为新切片的容量,当然容量不能超过原切片实际值,如下所示:
sliceA := make([]int, 5, 10) //length = 5; capacity = 10
sliceB := sliceA[0:5] //length = 5; capacity = 10
sliceC := sliceA[0:5:5] //length = 5; capacity = 5
这切片方法不常见,在Golang源码里能够见到,不过非常利于切片的理解。
- 创建切片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预分配容量,尽量避免追加过程中扩容操作,有利于提升性能;
- 切片拷贝时需要判断实际拷贝的元素个数
- 谨慎使用多个切片操作同一个数组,以防读写冲突
- 每个切片都指向一个底层数组
- 每个切片都保存了当前切片的长度、底层数组可用容量
- 使用len()计算切片长度时间复杂度为O(1),不需要遍历切片
- 使用cap()计算切片容量时间复杂度为O(1),不需要遍历切片
- 通过函数传递切片时,不会拷贝整个切片,因为切片本身只是个结构体而已
- 使用append()向切片追加元素时有可能触发扩容,扩容后将会生成新的切片